反思與重塑:三段成長故事之二

【反抗的背後,是渴望被看見的心】

有些關係,不是用依賴去維繫,而是用對抗來吸引注意。 回想起我過去在學習身心靈與諮商的那段時光,和當時的女老師的互動總是充滿矛盾。課堂上,我常常反駁她的觀點,用一種近乎對抗的方式與她互動。當時的我認為,那是表達自我、爭取立場,但現在回頭看才明白,這背後藏著的是「渴望被看見」的心。

在那些爭辯和反抗的時刻,我其實是希望老師能注意到我、理解我。可是,當情緒與防備佔據上風時,真正想說的話反而難以被聽見。 老師也常因我的固執而生氣,認為我沒有改變,甚至質疑為什麼我總是繞著相同的問題打轉。那時的我不願承認,反抗只是一種防禦,而防禦的背後,是不敢坦承自己渴望支持、卻又害怕被拒絕的脆弱。

後來,這段十幾年的學習關係無聲結束。我曾經疑惑過自己是否有遺憾?是否還會想念這位老師?答案是有的——但與其說是遺憾,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生命經驗。因為她,我看見了自己在關係中的「對抗模式」,也開始反思: 為什麼我需要用反抗來被關注?我能不能,用更真誠而不帶防備的方式,去面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? 這段經歷教會我一件事: 當我們選擇放下對抗,才有機會真正與自己和他人連結。 有時候,被誤解、被責備,讓人想要據理力爭;但當我學會不再急著反駁,而是先理解自己為何那麼激動時,心裡竟變得出奇平靜。 如果你也曾在人際關係中感到矛盾或不被理解,或許可以試著問問自己: 「我是真的想爭贏,還是只是想被理解?」 當你願意誠實回答,會發現很多情緒其實不需要用力證明,只需要被自己溫柔看見。

詩茟老師
詩茟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