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思與重塑:三段成長故事之三

【從尋求外在,到回到自己身上】

學習,是一條從他人啟發中找到自我道路的旅程。 回顧過去這些年的成長,我和老師們的互動經歷,就像一面鏡子,照見了我在關係中的需求與模式。

對於秦老師,我曾經有過深深的依賴與渴望關注。遇到困惑時,我總是第一時間想問他問題,希望從他那裡得到肯定或方向。後來,我發現自己不是不能找到答案,而是不相信自己可以。而這份不信任,讓我不斷尋求外在認可,卻忘了內心本就擁有足夠的力量。 直到有一天,我突然明白:老師是否能感受到我的改變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——我知道自己已經不同了。

而與胡老師的學習旅程則是另一種極端。 不是依賴,而是對抗。用激烈的言語去反駁她,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存在。那時我以為反抗是表達自我,現在才明白,那是想被看見卻又不敢示弱的掙扎。這段學習關係在2020年畫下句點,之後便各自前行。多年後回望,這段十幾年的學習仍然影響著我的成長。

這兩段看似不同的經驗,卻讓我體會到同一件事: 我們常在關係中尋求被看見與被愛,卻忘了最需要看見自己的人,是自己。

當我開始將目光從他人身上收回,重新信任自己、承擔起對自我的責任時,許多卡住的地方自然鬆動了。曾經以為非得從別人那裡得到的肯定,如今可以由自己給予。曾經急著抓住的關注,現在能夠坦然放手。

放手不代表我不會想念那些曾經陪伴我走過成長路的人。 只是,我明白了: 想念是一份感謝,不必依賴,也不需延續任何不再適合的模式。

學習與成長不只是認識別人如何看我們,更是看見自己如何看自己。 現在的我,更願意將專注力放在自己的事業與生活上,走出去、做行動、真實面對人群。因為我相信,當我們活出自己,真正適合的人與事,自然會被吸引而來。

願這段經歷,能給正在尋找自我力量的你一些陪伴與啟發。 別忘了,你一直都比自己想像的,更值得信任與珍惜。

詩茟老師
詩茟老師